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德•費曼生于1918年,成長于紐約的法羅克維,1942年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拿到了博士學位。

理查德•費曼(1918—1988)。
“二戰”期間,他是推動原子彈研發的重要人物。戰后,費曼在康奈爾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任教。1965年,他因在量子電動力學方面的研究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除了是物理學家,費曼還是個作家、藝術家,擅長演奏手鼓,還能打開各類保險箱。
1988年,費曼辭世。
從小鎮少年到諾獎得主,費曼何以成為費曼?
作為費曼的好友,拉爾夫·萊頓編輯出版了《費曼經典:一個好奇者的探險人生》一書,完整收錄了諾獎得主、科學頑童理查德·費曼的61篇經典自傳文章,讓人們得以沿著生平時間重走費曼的冒險旅程:在麻省理工學院捉弄同學,在普林斯頓大學與愛因斯坦對話,研發原子彈的同時開遍保險柜,學敲鼓并加入桑巴樂隊,在諾貝爾獎晚宴的趣事,學畫、賣畫、辦畫展,靠冰水和夾子解密航天飛機事故……
費曼的這些文章,展現了他對科學、教育和人生的獨特觀念和態度,也告訴我們:做一個有趣的人比獲得諾貝爾獎更難,也更重要。
以下內容選自《費曼經典:一個好奇者的探險人生》,為知名演員、導演艾倫·艾爾達在加州理工學院畢業慶典上的演講,也是該書的后記。小標題為編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

原文作者 | 艾倫·艾爾達
摘編 | 安也
![《費曼經典:一個好奇者的探險人生》,[美]理查德·P.費曼 著,[美]拉爾夫·萊頓 編,李盼 譯,未讀·探索家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2年6月版。](https://d.ifengimg.com/w750_h422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25/6E42861403AD18BEBF99B97933E127E36C65678A_size30_w750_h422.jpg)
《費曼經典:一個好奇者的探險人生》,[美]理查德·P.費曼 著,[美]拉爾夫·萊頓 編,李盼 譯,未讀·探索家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2年6月版。

費曼是一個極為不同尋常的人
25年或30年前,離開朝鮮后,我開始在位于比弗利山的二十世紀?怂构竟ぷ。那時我經常開車到帕薩迪納,去諾頓西蒙美術館看倫勃朗的畫,或者在亨廷頓花園里散步。有時開車會經過加州理工學院,看著它,心里會想,里面正進行著什么樣的有趣研究呢?多年來,我一直如饑似渴地閱讀科學相關書籍,對科學家的工作方式十分好奇。但我沒想到的是,每次經過,都有一個很特別的人就在其中的某棟建筑里,他可能正在黑板上畫膠子管,或者敲邦戈鼓,或正望向窗外,看著一位經過的美女。這個人成了我幾年后關注的焦點。
眾所周知,28年前的今天,他就站在這里,在畢業典禮上致辭。而28年后,一個在劇中扮演過他的人在這里演講,或許是冥冥之中上天的安排,是所謂的無序狀態——熵,也是宇宙即將達到絕對零度前會發生的事……跟大家說說我為什么會出現在這里吧。讀了幾本關于理查德·費曼的書之后,我帶了其中一本內容感人且頗有深度的書(拉爾夫·萊頓寫的《費曼的最后旅程》),去洛杉磯的馬可泰帕劇場找戈登·戴維森,討論是否能編排一出關于費曼的舞臺劇。戴維森提出讓彼得·帕內爾寫劇本,于是我們三人共同踏上了尋找真實費曼的旅程。我們原以為差不多一年后就能把這出戲搬上舞臺。沒想到居然花了六年多的時間。我們當時并不知道這件事有多難。比如,費曼是一個極為不同尋常的人。

紀錄片《神奇的費曼先生》(2013)劇照。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階段,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也清楚地知道物理學中最重要的問題,并有機會回答這些問題。然而他還是按照自己的習慣,只做感興趣的事。他花了很多時間試圖去亞洲中部一個叫圖瓦的小地方,它的首府名稱中連元音都沒有,或許恰恰因此,費曼對它產生了極大興趣!然而,就像去圖瓦對于費曼來說,困難到令人心神不寧一樣,理解費曼對于我們來說,同樣困難到令人抓狂。
要聚焦在哪個點上?他參與制造了原子彈。他協助調查清楚了“挑戰者號”爆炸的原因。他對物理學中最難解的問題有著深刻的理解,并因此贏得了諾貝爾獎。要著重強調哪個身份——受人尊敬的老師、邦戈鼓表演者、藝術家、擅長講笑話的人,還是一位開鎖專家?我們想制作一出關于費曼的戲劇,不過是哪個費曼呢?
一位數學家朋友建議我說,戲劇的主題應該是費曼所有經歷的總和,就像他能看到一個光子到達你面前時經過的所有可能路線一樣,費曼一生中也經過了所有可能的路線——他即是他經歷的總和。
然而,大自然可能聰明到可以平均光子的所有路徑,我們三個戲劇工作者卻沒辦法把費曼的所有經歷都加起來。有一次我說:“知道我們該怎么做嗎?我們應該寫一出劇,講的是三個人坐在酒店房間里,想創作一出關于費曼的舞臺劇。最后什么也沒搞出來,反而把自己搞瘋了!”
當然,我們沒有放棄,還是發瘋一樣地研究他。在加州理工,有很多人了解他、和他共過事,并且喜愛他,他們都很歡迎我們,并且敞開心扉,知無不言。他們非?犊,提供了很多幫助,我們也因此對費曼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但是我經常感覺到,哪怕現在抓住了他,過一會兒他又會從指縫中溜走。想要把一段復雜到無法簡化的人生濃縮成舞臺上的幾小時,確實太難了。
我最想展示的就是他的坦誠。他從來不想欺騙任何人,尤其是他自己。他質疑自己的所有假設。和毫無物理學背景的普通人談論物理時,他從來不依仗作為偉大物理學家的權威。他認為如果無法用日常語言來表達一件事,那可能自己也沒有真正理解。
我對他這一特質最為著迷。他知道的可能比我們中大多數人一生所能知道的都要多,卻堅持用我們的語言解釋一切。
像中世紀的但丁一樣,他能用普通人的語言描述最為精妙的事情。費曼是美國的天才,和眾多美國藝術家一樣,他說話總是直言不諱又通俗易懂,不害怕審視平凡,反而深入到平凡的底層,揭示出平凡事物的非凡根本。同時,他不喜歡過度簡化,對簡化科學并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是清晰化。

紀錄片《神奇的費曼先生》(2013)劇照。
如果他遺漏了什么,就會告訴你,使你避免因為過度簡化而產生一個本不存在的錯誤印象。之后即使事情變得更為復雜,你也會有所準備。換句話說,他很尊重你。除此之外,他還有其他令我著迷的特質。一天,我在讀弗里曼·戴森寫的一本書,其中關于費曼的一段話擊中了我,“迪克是一位極具獨創性的科學家,”戴森寫道,“他拒絕把任何人的話當作事實或真理。也就是說,他不得不自己重新發現或創造整個物理學……他說他無法理解教科書對量子力學的官方解釋,于是就從頭開始研究……最終,他得到了自己能理解的量子力學版本。”這段話解答了我的一些疑惑。對于費曼拒絕把任何人的話當作事實或真理,我并不感到陌生,還有他需要親自從頭看到尾才能理解一件事,我也不陌生。

人們不喜歡不確定性,
所以很容易回到之前的舒適區中
自從我扮演費曼以來,他的一句話一直寫在我身后的黑板上:“我不能創造的,我就無法理解。”(有人問為什么這句話對這出戲有如此重要的意義,那是因為布景中的黑板幾乎復刻了費曼去世前最后留在辦公室里的黑板。而“我不能創造的,我就無法理解”這句就寫在最上面。)但那天打動我的卻是“他說他無法理解教科書對量子力學的官方解釋”這句。這就是費曼的特別之處。我腦中忽然出現了一幅畫面:費曼正在經歷和我們其他人一樣的情況,在攀登途中,也不得不面對空空的巖壁。是否正因如此,他才能不忘攀登的初心?
所以,也許并不僅僅因為費曼能想象出小粒子及其之間的交互這些專業知識,而為我們所熟知,還因為他記得那種覺得自己既無知又愚蠢的感覺。
接下來,我要談談講這件事的原因。費曼是怎么做到的可能并不重要。也許我們會為他能做成而感到高興,然后置之腦后。但我認為我們要想辦法讓自己也做到,才是更重要的事。
首先,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存在著大量可以破壞世界的工具,而這些工具就掌握在我們手中。人類可能是第一個能對地球造成如此大傷害的物種。我們可以讓鳥兒不再歌唱,讓魚兒停止游動,讓昆蟲像黑雨一樣從樹上落下。而諷刺的是,我們所做的一切全都假托理性之名。我們不能生活在一個不使用這種能力的文化中,因為產生這種文化的正是這種理性。

紀錄片《神奇的費曼先生》(2013)劇照。
但是現在,很多人卻放棄了理性,開始求助于希望、幻想、唱頌以及咒語,嘗試用水晶、磁鐵,以及成分不明的草藥來治療自己。會有人拿出一片藥(成分是一種來歷不明的植物葉子),然后說:“吃了吧,沒有害處,純天然的……”足以致命的茄屬植物也是純天然的。有趣的是,他們希望植物中的有效成分起治療作用,同時也確信其中沒有有害成分。這是怎么知道的呢?
我說這些并不是要詆毀任何人的信仰,人人都有權利擁有信仰,就像人人都有權利去感受一樣。我說這些只是為了表明,現在的文化正越來越認為科學只是另一種信仰。隨便信仰些什么東西總比什么都不知道的好。人們不喜歡不確定性,所以很容易回到之前的舒適區中——無論它有多荒謬。
但是費曼并不急于擺脫無知,他享受無知。他會在一個想法的基礎上深入探索,認定這個想法就是正確答案。但這只是暫時的執念,目的是跟隨這個想法,看看它能把自己帶到哪里。再過不久,他就開始猛烈攻擊這個想法,目的是看它能否經得住重重考驗。如果敗下陣來,他就會說他也不知道。“無知,”他說,“可比相信一個可能錯誤的答案有趣得多。”今天你們畢業后,某種意義上也算是費曼的傳人了。費曼光榮而勇敢地接受不確定性的態度將由你們來繼承。就像費曼是牛頓的傳人,而牛頓是伽利略的傳人一樣,我希望你們愿意多花一點時間,幫助其他人也成為你們的傳人。
我想你們之所以在加州理工讀書,是因為你們熱愛科學,而且已經學到了很多關于如何進行科學研究的知識。今天,請允許我占用你們的寶貴時間,找出對科學熱愛的分享方法。不只因為這樣的解釋會為你們帶來更多資金支持(當然肯定也會),而且因為這是你們熱愛的事業。解釋的時候記住,讓人眼花繚亂的術語可能會讓我們望而生畏,但不會心生喜愛。坦誠地告訴我們你的研究過程,不要隱瞞其中的百折千回、迷霧重重,因為我們喜歡偵探故事。不只你享受科研路上的探險,我們也一樣。
大部分科學家確實會隱藏這些。在聽到他們的偉大發現時,其中的大量疑問已不復存在,曾經犯下的錯誤和走過的彎路也已被忽略,這聽起來并不像是人類的經歷,因為它把過程和結果割裂開來。
無論怎么做,請幫助我們像你們那樣熱愛科學。像年輕小伙為愛人神魂顛倒一樣,不停談起她的好;像年輕姑娘深愛著對方一樣,通過照片和故事讓所有人知道他的出色。讓我們也迫不及待地想見到你的心之所愛吧。不要只告訴我們科學有益,所以我們就應該投資;不要試圖讓我們相信你的花言巧語有實際的意義;不要把你的看家本領束之高閣。不要成為商人、官員、魔術師,要成為愛人。我們在現代文化中浸染已久,已經能準確識別出廣告,也知道怎樣關掉它。但是愛不一樣,我們無法抗拒愛。
你可能動搖過,因為有些人堅稱他們只對科學的實際應用感興趣。你也可能受過誘惑,使出渾身解數只講別人想聽的話。費曼28年前站在這里的時候,曾告誡過科學家們不要夸大其研究可能給日常生活帶來的神奇用途,尤其在還沒有眉目的時候。他認為就算是為了尋求資金支持,這樣的虛張聲勢也并非誠實之舉。雖然誘惑是巨大的,但也并非不可戰勝。
費曼尋找的是嚴肅的樂趣,是他面對自然時發出的贊嘆
幾年前,羅伯特·R.威爾遜就做得很好。他是費曼非常了解的一位物理學家。是他招募費曼加入了洛斯阿拉莫斯的項目。他還是一位成功的雕塑家,參與了C.P.斯諾“兩種文化”系列的所有作品。威爾遜在伊利諾伊州為費米實驗室建造了巨大的核粒子加速器。但在此之前,1969年舉行的一次國會聽證會上,他受到了參議員約翰·帕斯托雷的責問,后者想知道核粒子加速器到底有什么用途:“這對國家安全有任何幫助嗎?”威爾遜答道:“不,先生,我想不會。”“那就是毫無用處?”參議員問。
威爾遜看著他,說:“它只與我們看待彼此的方式、人的尊嚴以及對文化的熱愛有關。那它對我們是否能成為偉大的畫家、雕塑家、詩人有用嗎?我想說的是,它對所有我們國家真正值得崇敬以及自豪的東西有用。它不能直接守護國家安全,只是讓國家更值得守護。和威爾遜一樣,費曼不需要解釋自己對自然的好奇——純粹的科學就是純粹的樂趣?茖W很好玩。就像那個關于盤子的故事。

紀錄片《神奇的費曼先生》(2013)劇照。
一開始我就對一件事堅定不移,就是必須把盤子的故事寫進戲劇里。我認為它具有核心意義。編劇彼得·帕內爾一遍又一遍地改稿子,而我總會看著稿子問:“盤子的故事呢?”快把他逼瘋了。
可能有人沒聽過這個故事,我來講一講。“二戰”結束后,費曼陷入抑郁之中。他第一任妻子剛剛死于肺結核,他參與制造的原子彈造成的毀滅性后果也正侵蝕著他。當時在康奈爾大學任教的他無法集中精神,無法專心工作。
一天,費曼在學校餐廳看到一個人閑著無聊,把盤子扔向空中打發時間?吹奖P子在空中旋轉、搖晃,上面的;找哺D動,他立刻著了迷,心想:“旋轉和晃動之間似乎存在聯系,那是什么聯系呢?”于是他開始計算,并從復雜的等式中發現了驚人的簡單結果。他把結果拿給漢斯·貝特,貝特說:“還挺有趣的,費曼,但這說明了什么呢?”而費曼回答:“說明不了什么,就是好玩而已!”最重要的是,這場有趣的探究不僅讓他走出了低谷,據費曼稱,還給他帶來了諾貝爾獎。
但是,無論帶給他什么,費曼在餐廳那天就下定了決心,不會再研究任何他不感興趣或不好玩的東西。當然,費曼尋找的是嚴肅的樂趣,是他面對自然時發出的贊嘆,不只是人們口中偉大的自然奇跡,也包括自然任何微小的組成部分,因為每個微小的部分都像一個整體一樣,具有令人驚嘆的美。
想來有趣,我正在慫恿你們模仿一個我自己也承認非常難以捉摸的人。七年后,我站在這里,像費曼從來沒有抵達圖瓦一樣,我也沒有真正找到費曼。我已經很接近他了,但他實在是一個包羅萬象的人,有太多的經歷。
我們創作了一部關于QED(量子電動力學)的舞臺劇,非常滿意,劇本和導演都棒極了。我們盡己所能為觀眾呈現的費曼,已經做到了最大限度的近似。但不得不承認,費曼這個人的很大一部分仍然是我們無法了解的,可能任何人都無法了解。他總是在看不見的地方對我們笑,因為捉弄了我們而自鳴得意,讓人覺得他就是一個普通人,可以被完全理解。但事實上,俗話說“過程比結果寶貴”,確實如此。因為起初,找到費曼看起來很重要,可能也確實如此,但后來發現,尋找費曼的過程才是樂趣所在。
我經常會感到費曼從背后看著我,但沒有笑——比如現在。我的演講即將結束,而我也感受到了“最后一點建議”的壓力,這是費曼28年前演講的最后一句,他說過,不要答應做演講,除非清楚地知道要講什么,而且差不多知道要怎么說。

紀錄片《神奇的費曼先生》(2013)劇照。
換句話說,核心要義是什么?好吧,該說點實際的了。我會提出一些建議,可能有點幼稚,是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門外漢級別的,但是它非常具體,我以此來拋磚引玉。
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認為科學中最好的一件事解釋給一百萬人聽,無論多復雜,想辦法讓他們聽懂,會怎么樣?今天參加這個畢業典禮的大概有500人。哪怕你們中只有幾個人成功,那么就會有幾百萬人變得更聰明。
怎么去做完全取決于你們。相信以你們的聰明才智,一定能想出絕佳方案。
但另一方面你們可能會想:“為什么?為什么我要去做這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我也不知道,可能和鳥兒鳴唱的原因相同吧。如果這么做能為你帶來鳥兒獲得的那些益處,那確實很值得推薦:
1.更容易找到對象。
2.唱歌讓人感覺很好。
3.歌唱是大自然跳起生命之舞時發出的聲音。你是自己的宇宙,向自己宣告成立,放聲歌唱時,喉嚨后面一小塊肌肉的振動引起了自然某處角落的共鳴。你成了森林的一部分,說道:“這是我認為我知道的。”而森林的另一部分回答:“是嗎?這也是我認為我知道的!”你們的鳴叫就是知識的和諧之音。
你們在這里學到了那么多自然運作法則。還有比這更美妙的東西嗎?還有比這更值得歌唱的東西嗎?
所以,唱吧。大聲歌唱。唱吧!
謝謝大家,祝你們好運。
|